找到相关内容1011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密著「道俗酬答文集”的研究

    佛经疏、注、钞、序,如“圆觉经大疏”、“疏钞”、“略疏”;“盂兰盆经疏”;“注法界观门”;“禅源诸诠集都序”等,一直受到佛教界人士的重视。现代学者对他的研究,一方面固然可以看作是那种传统的延续;一方面在...,足以增强怀疑“禅藏”存在人士的论点;“宋高僧传”把宗密的作品,忽然增加到“二百许卷”,又根据些什么?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现在写本书目清单中,对宗密著书的总数,清楚标明:“都总二百五十卷图面”[...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647457.html
  • 陈柏达居士 著:净土的见证(1)

    别人往生。此书对全台湾、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学佛风气,势必兴起很大的带动鼓舞作用。希望佛教界人士大力赞助本书出版,使它能普及世间各角落,以发挥佛教普渡众生的宏效。  此书从搜集资料到写作完成,历时四年半...净土  第七十六章 众圣同劝     第七十七章 疑谤转信    第七十八章 结语(摘要)  侯  序  好友陈教授柏达兄最近即将出版皇皇钜著:《净土的见证》一书,共分六册。笔者以为这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

    陈柏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247874.html
  • 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1)

       《增壹阿含 经》       光复以来,台湾佛教最大的变迁,乃是佛教人间化的提倡,事实上,在中国现代史 上最早积极提倡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的佛教界人士是太虚法师,相对于...展现在当代台湾社会之中。抑有进者,人间佛教已 否有一基进式的转化(radical transformation),藉此回应变迁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总之,当人间佛教已经被内化成为教界人士和社会大众熟悉的...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8.html
  • 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

    ,影响尼僧在台湾的社会,可凭著一己的学历、经历以及对社会回馈的热忱,取得社会人士的尊重。其中,如晓云尼师创办了属于台湾佛教界的第一所大学──华梵大学;证严尼师领导著闻名国际的慈济功德会,其相关事业有...寺或是来自鼓山的,如法云寺的开山祖觉力师。虽然这类人数并不多,但在日本领台之后,由于他们经常与日本佛教界人士接触,进而合作,加上他们与鼓山的关系也似不错,以至于有能力在台湾当地传戒。兹依相关史料,将...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30.html
  • 晓云法师的佛教教育志业—理论与实践

    院与佛教人士所办之社会教育之“二部并进”方式进行),尤需兴建专科以上之学府,以培养佛教四众弟子之基本学识。她认为佛教界果能循此两种途径发展,则整个佛教之活动必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佛教人才是决定佛教...五十四年(1965)在“第一届世界华僧代表大会”提出〈佛教教育刍议〉69,公开呼吁佛教界人士积极发展“二部并进”的施教理想。  而首次在学术会议上倡言施行“二部制”之佛教教育,是在民国七十年(1981...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449318.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三三)

    如果使用机械唯物主义的循环论分析,业果自然不存在转消的可能性,而使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自然是存在业果转消的可能性。  在佛教界,有个问题深深困扰着佛教人士,即轮回主体是否存在。这是那些...产生轮回主体的疑虑。可惜,佛教界几乎没有一位人士指出这些规律,以至于对谁在轮回,谁人受报,谁受解脱,谁去往生,等等问题不能明确解答。我曾看过一些佛教界人士撰写的文章,几乎没有一位人士能有条有理的进行解说...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749928.html
  • 太虚、星云的人间佛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

    众多精彩通俗的演讲中有几段话有关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很值得佛教界人士反省和深思;其一是一九八二年在一次谈佛教现代化问题时提到的,“二十世纪是科技文明进步的时代,佛教不但要随着时代社会进步,...现代人心正思”。一九二二年之后,开始把整理僧伽制度的思想付诸实践,与梁启超、李隐尘在武汉创立佛学院,这是中国佛教界有佛学院之始。一九二三年秋,太虚进而把眼光转向世界佛教运动,在庐山发起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50019.html
  • 再论独孤沛之《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主要论辩对手;虽其生平无史料可寻,但从下句接续为「先两京名播,海外知闻」之「先」字来看,他显然是在两京长安、洛阳地区先知名,后来名更远播;既然是名播两京,无疑是说崇远法师是两京佛教界人士所熟稔之人物,...并希望能被当时北方之佛教界所接受;再由「见有如此不思议事,甚为奇瞩。君王有感,异瑞来祥。正法重兴,人将识本。所以修论」来看,他对神会之教法有极高之期许。  (四)从「所以修论,聊欲指南,使大道洽於苍生...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950039.html
  • 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与日本(2)

    或收效甚微。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时期东本愿寺僧人与中国佛教界人士之间的接触,却颇为频繁。例如,自从小粟栖香顶与龙华的寺的僧侣们建往来关系以来,上海别院与龙华寺之间就一直保持着相互走动的关系。又根据“别...事件也无形中促进了佛教界的觉醒。即后来佛教界的一些激进人士开始倡导改革僧制的运动,其背景均与上述“庙产兴学”之影响有关。  此外,为了避免和抵御“庙产兴学”造成的打击,一些寺院的僧侣也想出了投靠日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2450080.html
  • 关于中国唐代禅宗史研究近七十年来的争辩与发展(2)

    佛教界人士,会形成意见对立的紧张性,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胡适的信,既公开刊登《中央日报》,他又以「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学术领导人在台湾出现,学术的问题,就成了公众注意的问题。例如当时的内政部长田炯锦,...看法,所以对澄清史料正误的作用不大。然而,东初本人,自此文之后,还先后发表多篇批评胡适禅学观点的文章,且时间延续到1969年以后。可以说是佛教界战后在台湾长期激烈反胡适禅宗史研究的先驱和代表性人物。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850261.html